近日第十六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邵阳学院落下帷幕
我院选送的作品全部获奖荣获一等奖3项并以积分前10的成绩捧得本届“挑战杯”省赛优胜杯!

本届竞赛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主办,吸引了全省118所高校、10万余名师生参与,1149件作品入选省赛,417个项目入围终审决赛,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我院自2月份开始筹备赛事,校赛阶段共收到作品47件,经盲审筛选、现场答辩等多轮严格选拔,邀请相关专家老师针对入围作品的可行性、创新性等进行多轮指导与集中修改,遴选出了6件作品参加省赛。


一等奖作品介绍
项目名称:从“游击战”到“正规军”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的破局方程式——基于长沙市五一商圈的实证分析
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文宁、唐茂华、谭新宇
项目负责人:唐聪聪
团队成员:简敏灵、朱煜、王丹、余泽康、曾杨、蒋文辉、梁朝伟
项目简介:
本项目基于“善治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聚焦于城市流动摊贩治理这一难题展开研究,以长沙市五一商圈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等方法收集一手资料,深入分析长沙市摊贩治理的现状与困境。调研群体分流动摊贩、相关管理部门附近居民、消费者四个方面。结合调研数据,总结归纳了长沙市五一商圈在流动摊贩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进行实地走访证实结合调研反馈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
针对这些问题,项目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一是立法层面,明确流动摊贩合法性,规范经营区域和时段;二是治理模式上,推行“潮汐摊位”制度和“摊贩自治+社区共治”机制;三是技术赋能,依托智慧指挥平台实现精准治理;四是强化多部门协同治理。这些对策旨在平衡城市秩序与民生需求,化解城管与摊贩矛盾,实现多方共赢,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实践路径和理论支持,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既解决了以往根深蒂固的问题也为人民提供了就业和便利,更留住了城市的“烟火气”。
项目名称:解锁当代大学生从“起身而立”到“加速奔跑”的成长新密码——基于1357份成长档案与12例典型个案的深度思考
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周萌梦、林赛芳、邹文华
项目负责人:文伊楠
团队成员:刘子康、张晖、胡欣、杨静怡、李思怡、谭拓、段奇彤
项目简介
本研究聚焦青年成长动力重构这一核心议题,揭示“躺平”表象下深层育人机制的创新路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走访、个案访谈等调研方法,基于全国18所高校1357份成长档案追踪数据与12例典型个案的深度访谈,重点解析从“起身而立”到“加速奔跑”的动力跃迁机制。
本研究基于实证数据提出“认知破茧(站起来)—行为重塑(走起来)—价值引领(跑起来)”三阶递进模型,据此提出三重建议:微观层面开发大学生成长数字画像系统、成长动能测评系统、逆境突破追踪系统等3套评估工具,中观层面设计“行走课堂”30余项校园微实践项目,宏观层面完善教育评价改革配套政策。
本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协同育人理论中主体间性作用机制,为破解“起身困-加速难”问题提供可复制的“五维解锁”育人路径,更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育人体系重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项目名称:农房的"退休生活"与"再就业计划"—基于湖南8个县245个村闲置房再利用困境与路径研究
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史劲、陈民辉、郭朋榕
项目负责人:李鑫杰
团队成员:周易兰、颜洪颖、陈孝骞、曹紫晴、张美娟、谭楒璇、刘洪怀
项目简介:
本项目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闲置农房再利用问题,以湖南8个县245个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性调研与分析,深入探讨农房闲置的根源及其对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揭示了权属、资金、市场、信任及发展隐患等五大核心问题。
团队提出涵盖产权改革、投融资机制、特色化改造、利益共享和基础设施升级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政策-市场-技术”多维度协同,探索可行路径。研究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还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建本次竞赛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愿城建学子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赓续奋斗精神在赛场上用智慧与汗水书写青春华章创造更多精彩!